一般家長選幼稚園有一些迷思,我大致整理如下,每個人看法都不同,重視的梗也不同,最重要的還是多比較,找出自己認同的幼稚園。
1.美語教學:
這大概是所有家長選幼稚園時最大的考量,是否全美語、雙語,在選擇時讓家長傷透腦筋。但是師大英文系教授的研究結果認為幼稚園全美語教學不利幼兒的多元發展。馬英九在擔任台北市長期間還曾指示限期改善全日或半日全美語教學,若不改善依法取締。(參考http://blog.roodo.com/peggyedu/archives/1396751.html)
Catherine是外交官子女的目前擔任凱斯英語教學研究中心執行長,從小接受英語教育的她,也認為全美語環境並不適合幼兒學習。(參考http://cet.cavesbooks.com.tw/htm/m0230100.htm)
2.蒙氏教學:
除了美語之外,蒙氏教學是家長第二個考量。蒙氏教學的精神是自由學習,透過設計過的教具讓小孩自己去摸索學習,引發兒童的創造力及興趣,蒙氏教學是很好的啟蒙教育方法。在台灣蒙氏教學被神話,逼得幼稚園不得不強調自己是蒙氏教育,有些家長還覺得「不夠蒙」另外找補習班上課(這根本違背蒙氏精神)。蒙氏教學適合個性內向或是個性文靜的小孩。蒙特梭利女士認為人有「內在自律」,因此推論「將好動的孩子,放到蒙氏環境,應該會產生自我行為控制」。目前已有許多研究推翻蒙氏這個推論。個性外向好動的孩子接受建構式的教育成果會比蒙氏好。除了蒙氏還有許多教育方法,不同學習內容應改配合不同教育方法,因此讓孩子接觸多元方式會比單一的蒙氏教育還好。
3.才藝教學:
才藝課最基本會有音樂、美術。家長還會要求舞蹈、運動、棋藝等等額外的課程。才藝的東西本來就需要花時間專精才有成果,學得多肯定學不好。就算讓孩子培養興趣一次也不要超過兩種才藝課程。
4.費用優惠:
幼稚園的費用差距很大,名目百百種。建議換算成全年度總費用就一目了然。多不見得好、少不見得差,畢竟教育是投資,不是便宜又大碗就好。同時也要考慮自己的負擔。
5.時間跟距離:
一般上班族9:00~18:00上班,所以幼稚園的時間最好能配合,距離也是重要考量,離家或工作地點一公里內最適合,不然家長就需要發展出自己的接送模式。
破除上述迷思,我在選幼稚園時會做一些比較:
1. 有沒有遊戲空間?安不安全?(家長都喜歡戶外空間,但是戶外的設備比較難保養)
2. 實際接觸已經就讀的孩子,跟他們做簡單對話。(教育的成果最後還是會顯示在孩子身上)
3. 作息表、教學計畫、每學期活動內容、學生成果作品。(確保教學是有計畫不是放牛吃草)
4. 檢查廁所、廚房、教室環境是否整潔。(幼稚園是大毒窟要上幼稚園就要有生病的準備)
5. 招生數目及營運狀況。(沒有人希望繳完學費後幼稚園就倒閉吧!)
6. 生活自理。(孩子在家靠父母,要過團體生活學校應該也要有相關的課程)
7. 立案、評鑑、教師證書、保險。
8. 每月菜單點心伙食。(要吃得營養健康,畢竟關係到兒童發育成長)
9. 教學方法(蒙氏、角落、主題、方案...給孩子多元的方法會比單一方式更好)
10. 價格合理。(把價格放在最後考量,在負擔範圍且名目合理就能接受)
可參考:幼稚園檢核表 http://info1.tpc.gov.tw/kid/chioce/how_choice.htm